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是谁?中大丹提斯特!

刘佳燕 中山大学 2019-05-26


团队简介

IAM丹提斯特口腔科普团队(以下简称“团队”)由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的6名学生发起,通过生动活泼的漫画、动图、小视频等形式介绍专业的口腔医学知识。2017年,团队编写出版国内首本、由学生原创的口腔科普漫画读物 《小牙医“漫”谈》,获得第二届中国健康科普创新大赛科普图书优秀奖。团队获得国家级、省市级、校级项目立项及荣誉15项,包括中华口腔健康作品创作大赛二、三等奖及优胜奖、中华口腔医学会2014年科普项目立项、第18届中华口腔医学会全国口腔医学年会青年医师论坛最佳呈现奖、2017年及2018年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山大学2017年大学生年度人物等。


▲团队视频:IAM丹提斯特口腔科普团队介绍


2015年,经过本科阶段完整的口腔理论训练与操作规范,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学院的研一学生王茜已具备了一名口腔医生的基本素养,满怀憧憬地开始了临床实习,开始更多地与病人接触。然而,在解答病人困惑、缓解患者痛苦的同时,王茜发现了许多患者由于未能正确维护口腔健康而延误了病情。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脑海中萌发——为何不利用自己的专业资源让更多人能够简单准确地了解口腔健康知识,达到“预防胜于治疗”的目的呢?


说干就干,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聚在一起,“医者悬壶济世,仁者怀爱助人”,团队的故事就此拉开帷幕。丹提斯特,就是英文牙医的音译。3年来,团队由6人团体扩增到26人团队。这些志于实现“上医治未病”的光华医学生不断聚在一起,凭着朝气与勇气创造口腔科普的新模式。


团队合影


创意科普:他们做出了一本漫画书


“医生作为与患者有最多直接接触、最清楚患者需要的群体,本身就具有进行公众科普的责任。” 在寻找参考资料时,王茜发现,网络上很多科普资料内容较为严肃,解说偏学术。 “长篇累牍的文章科普形式已经不适应紧密的生活节奏”,她希望通过简单趣味的方式,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轻松获取口腔健康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和同伴们根据临床病人的疑惑,进行专业知识的搜索和整理,将口腔科普知识提炼为生动的漫画和精简的文字说明。每一篇微信推送的内容都要经过成员的讨论创作和专业严谨的审核后,才能正式推出。


▲丹提斯特团队推送作品集


然而,作品输出频率低、前期粉丝不足、运行资金短缺等问题不可避免地制约了团队的发展。为此,大家主动出击,找寻政府机构、医院、出版社、商业组织各方的支持。 “三年间,看到不少已经毕业的成员依然在团队中活跃着,工作之余有空闲也会帮忙P图、绘画、做视频……大家相互配合,打下了比较坚实的作品基础。” 2015年加入团队的老成员喻奕时常被大家的团结精神打动。即使医学生学业繁忙,团队依旧坚持积极创作。渐渐地,他们的科普文章在网络上被多次转载与推荐,数以万计的网络用户开始关注这个特别的团队。自2015年起,团队已创作科普图文82篇,总阅读量超19万,拥有固定用户5000余人。2017年9月,团队的三篇漫画作品分获中华口腔健康作品创作大赛的二等奖、三等奖及优胜奖。


▲团队成员刘远翔录制口腔科普视频


▲图书出版前的准备工作


“科普形式不能局限于网络媒体。”一周年纪念日时,团队成员萌生了一个念头——把往期科普的成果集结成书。为此,他们对所有的新旧作品重新审核,斟酌修改,并与出版商进行漫长的协商讨论。电脑里那些不同版本的文件,凝聚了大家的心血。2017年5月,在广州市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团队推出了实体科普书籍《小牙医漫谈》。漫画书出现在广州市中小学学生的课堂上,大受好评,荣获第二届中国健康科普创新大赛的科普图书优秀奖,还获得了《羊城晚报》的专版报导。


▲全国首本大学生原创口腔科普漫画《小牙医“漫”谈》

公益游:让全国各族同胞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健康微笑


除了线上宣传,团队还积极地活跃在各个年龄层的校园。从2015年至今,他们走遍学校各校园,走进十余所幼儿园、小学,以及农民工子弟学校,定期开展义诊活动和牙齿健康宣讲。


2016年6月,团队远赴西藏林芝的两所中学,在平均海拔3100米的高原上,进行宣教、义诊、涂氟、预防性治疗、卫生用品派发、流行病学调查等活动。成员王文烁回忆道:“在西藏做公益遇到的最大困难要数高原反应,出行前,我们都吃了不少保健药品,还准备了便携氧气罐,但还是有队员出现了严重反应,无法继续参加活动。”然而,高原气候没有打倒这些饱含激情的年轻人,两年后,他们再一次踏上了前往西藏的路,前往部分高一年级学生家里开展入户义诊,贴心地叮嘱藏区人民如何保护口腔健康, 1600余人直接受益, 4000余人间接受益。


▲团队成员活跃在不同校园进行宣教


▲王茜、杨乐在西藏义诊


▲团队成员在西藏义诊


“短期义诊很重要,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实现长期的科普对接。”在广东省柔性援藏医疗队队长、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副主任医师秦伟的协助下,团队与林芝市区两所中学达成合作协议,将定期开展卫生保健第二课堂项目,通过线上、线下形式,为当地中学生教授课外健康知识。在西南民族大学口腔医学院一些学生的帮助下,他们的漫画作品被翻译成藏文,更多当地居民受惠。王茜欣慰地表示:“能把自己知道的正确知识传达到屏幕那边不认识的人们,让他们更重视口腔健康,那便是我们最大的成就感来源!”


▲义诊现场


“开拓科普新领域,传递健康真知识”。所有无私的付出背后,是这些中大学子内心朴素的愿望——“希望通过我们年轻的力量,让全国各族同胞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健康微笑。”


做科研:公益与科研并不冲突



团队成员魏佳明曾参加附属第一医院的英语沙龙,做了一个关于口腔科普的展示。演讲结束后,有一位医生不断地咨询他一些口腔知识,并感慨道“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口腔科普”。这让魏佳明有了更强大的动力:“我们所从事的科普公益,是目前这个社会、这个领域所欠缺的和需要的。”王茜也意识到,“团队成员们对这件事有很高的认同感,也有强烈的意愿要把它发展好。这有利于思维的碰撞和成果的产生。”


▲团队成员喻奕通过远程视频直播的形式为澄江县第六中学初一全体学生开展“助新”课堂之口腔健康讲座


▲云南省澄江县第六中学初一学生

对团队口腔卫生科普讲座的反馈


2016年西藏“公益游”活动中,他们针对西藏林芝市区中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了调查,并将结果整理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校卫生》上,弥补了西藏地区中学生口腔健康调查的空白。在第二期项目中,在学院及医院专家的指导下,他们有针对性地设计具有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流行病学调查,更加深入地反映西部地区中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情况,为后续制定口腔疾病防治计划提供可靠依据。



“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学校和学院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学校的环境和培养理念给予了我们高远的视野和情怀,也给了我们展示的机会和平台。”杨乐回忆道:“学院学生科的两位老师考虑到团队里纯医科生的结构,经常给我们提供跨专业的知识和新的思路。” 2016年9月,团队到上海参加了中国口腔医学会举办的青年医师论坛汇报比赛,壁报和现场汇报的展示并荣获创意呈现奖。2017年5月,团队前往武汉大学与科普同行进行交流学习,受到北京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等多所专业院校老师的赞许和关注。团队发展至今,得到了学校、学院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认可,这更加鼓舞着他们坚守着那份热情与初心。成员欧展鹏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会一直保持这团科普热情之火,踏实地走下去。”


团队成员参加中华口腔医学会2017年年会


▲王茜参加2017年广州市青年医师协会论坛


谈及科普公益与医疗科研是否冲突,杨乐如是说:“大一大二的学生学基础,硕士、博士则应该将精力投入临床和科研。但有些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无法从书本、老师那里获得的。”团队始终坚持先科学性后趣味性的理念,每一篇推送发表之前都会经过许多资料文献的查证,以确保其科学性。越往后涉及的话题,大多超出他们的知识范畴,需要查阅更多资料。“事实上,低年级的学生能力相对不足,而高年级的学生在做科普的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在临床和科研上的漏洞。科普和科研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事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回馈社会,这是我们内心坚守的信念。



从0到82篇漫画到成册书籍,是医者仁心的坚持;从校门到华南到西藏,是回馈社会的使命;从网络传播到科技项目到全国奖项,是精益求精的争取。无论是初出茅庐的本科生,还是忙于科研的研究生,是实现公益的毅力让他们的团队成长至今。“学在中大,追求卓越”,怀揣帮助更多的人的心愿,团队一定会让科普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推荐阅读



绝美预警!中大科考队带你探秘西沙群岛


关于院系办校,各学科专家这样说



--- iSYSU ---

来源: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研究生支教团、党委宣传部

采写:刘佳燕

部分资料及图片来源:IAM丹提斯特口腔科普团队

鸣谢:IAM丹提斯特口腔科普团队

编辑:詹潮儿

责任编辑:唐艳丽

初审:李劲峰、陈凌

审核发布:陈建洪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为中大学子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